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04的文章

2003年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全體股東: 經結算本公司2003年的淨值增加了136億美元,A股或B股每股的帳面淨值增加了21.0%,累計過去39年以來,也就是自從現有經營階層接手之後,每股淨值由當初的19元成長到現在的50,498美元,年復合成長率約為22.2%*。 我們真正在乎的是實質價值,而非帳面價值,而慶幸的是,從1964年到2003年期間,伯克希爾已經從一家原本搖搖欲墜的北方紡織公司,蛻變成一個涉足各個產業的大型集團,其實質價值大幅超越帳面價值,39年來實質價值的成長率甚至遠超過帳面價值22.2%的成長率,(想要對實質價值與本人與查理芒格經營伯克希爾的原則有更多的了解的人,我建議大家閱讀69頁的股東手冊)。 雖然並非完美,但計算帳面價值仍不失為於衡量實質價值長期成長率的有效工具,只是單一年度淨值的表現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比較(相關比較參閱首頁),其意義已不若以往,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股票投資部位,包含可轉換特別股在內,占我們淨值的比重已經大幅下降,從1980年代早期的114%,到2000-03年的50%,也因此股市波動對於我們淨值影響的程度已經大不如前。 不過即便如此,伯克希爾相對於標準普爾長期的表現還是頂重要的,因為股東們現在可以非常低的手續費買到指數型基金,間接投資標準普爾,因此除非在未來我們能夠以高於標準普爾的速度累積每股實質價值,否則查理跟我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如果做不到,我們將沒有任何藉口,因為查理跟我擁有相當理想的工作環境,首先我們背後擁有超級堅強的經營團隊支持我們的營運,如果有企業名人堂,那麼我們旗下許多經理人肯定可以名列其中,所以錯誤一定不會是我們這些明星經理人造成的。 此外,我們在管理上享有極其罕見的自由彈性,大部分的公司身上都背負了組織的包袱,舉例來說,企業過去輝煌的歷史可能使得其受困於前景有限的產業,更常見的問題是來自於股東的壓力,迫使其經理人必須隨著華爾街的基調起舞,雖然多數經理人抗拒,但還是有不少人屈服,被迫改採不同的營運與資金運用政策。 在伯克希爾,我們完全沒有歷史或股東的壓力來妨礙我們做出明智的決定,所以當查理跟我本人犯錯時,套句網球界常用的術語-那肯定是「非受迫性失誤」 。 *在年報中所謂的每股數字係以A級普通股約當數為基礎,這是本公司在1996年以前流通在外唯一的一種股份,B級普通股則擁有A級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