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1980的文章

1979年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全體股東: 首先,還是會計相關的議題,從去年年報開始,會計原則要求保險公司持有的股票投資在資產負債表日的評價方式,從原先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改按公平市價法列示,由於我們帳上的股票投資擁有大量的未實現利益,因此即便我們已提列了資本利得實現時應該支付的估計所得稅負債,我們1978年及1979年的淨值依然大幅增加。 大家都知道,我們持股60%的藍籌郵票業已併入伯克希爾的合併報表之中,然而依照現行會計原則規定,藍籌郵票的股票投資仍必須按照舊制-也就是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列示,換句話說,以同一種價格買進同一種股票,不同公司的會計評價方法竟不一樣,(這是不是讓你毛骨悚然),藍籌郵票持股的市值請參閱18 頁的附註三。 1979 年營運成果 就短期間而言,我們一向認為營業利益(不含出售證券損益)除以股東權益(所有股票投資按原始成本計算)所得出的比率,為衡量單一年度經營成果的最佳方式。 之所以不按市價計算的原因,是因為如此做將使得分母每年大幅波動而失去比較意義,舉例來說,股票價格大幅下跌造成股東權益跟著下滑,其結果將使得原本平常的營業利益看起來反而不錯,同樣的,股價表現越好,股東權益分母跟著變大的結果,將使得營業利益率變得失色,所以我們仍將按期初的股東權益(股票投資以原始成本計)為基準來衡量經營績效。 在這樣的基礎下,1979年我們獲得了不錯的經營成果,營業利益達到期初淨值的18.6%,略遜於1978年的數字,當然每股盈餘成長了不少(約20%),但我們不認為應該對每股盈餘過於關注,因為雖然1979年我們可運用的資金又增加了不少,但運用的績效卻反而不如前一年度,因為即便是利率固定的定存帳戶,只要擺著不動,將領取的利息滾入本金,每年的盈餘還是能達到穩定成長的效果,一個靜止不動的時鐘,只要不注意,看起來也像是運作正常的時鐘。 所以我們判斷一家公司經營好壞的主要依據,取決於其股東權益報酬率(排除不當的財務槓桿或會計作帳),而非每股盈餘的成長與否,我們認為如果管理當局及證券分析師能修正其對每股盈餘的關注,則股東及一般投資大眾將會對這些公司的營運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就長期間而言,我們則認為公司純益(包含已實現、未實現資本利得與非常損益)除以股東權益(所有投資以公平市價計算)所得的比率,為衡量永續經營成果的最佳方式,其中額外的資本利得,短期間